互聯網整治 任何人都沒有豁免權
2015年 / 01月27日
國家網信辦主任、“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協調組組長魯煒表示,專項整治工作“將以正人先正己的鮮明立場正風肅紀,以堅決清理門戶的態度切實防止"燈下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拿自己開刀,遵循"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信念,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奉獻、拼搏的互聯網管理鐵軍?!?/span>
作為2015年網絡空間整治活動的“第一發”,此次專項治理活動首提內部整治、創新舉報機制,將給2015年的中國網絡空間帶來怎樣的新影響,引發各方關注。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五宗罪
當前,“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毒瘤”和網絡空間的“霧霾”。網信辦副主任彭波將“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行為的危害概括為“五宗罪”:
—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
—嚴重破壞網絡傳播秩序;
—嚴重損害網絡管理部門和網絡媒體形象;
—嚴重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四類亂象再認識
一是合法網站亂象叢生。通過開展批評性報道要挾涉事地方黨政機關和企業,索取“宣傳費”“贊助費”“合作費”等,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地方頻道這一問題尤為嚴重,同時傳統媒體及其工作人員利用單位所屬網站或自辦網站實施敲詐的問題也很突出。
二是非法網站招搖撞騙。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國家機關或社會行業組織名義,私自開設以“中國”“國家”等為名頭的虛假網站,或私自開辦“民間”反腐維權網站,打著“輿論監督”“舉報受理”“維權揭黑”等旗號,對地方黨政機關、企業和個人進行敲詐勒索。
三是非法網絡公關蔓延成風。一些合法注冊的廣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劃公司,實際業務卻以有償刪帖等非法經營為主,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將一些無中生有或是片面放大的新聞稿件大肆炒作,迫使涉事方答應開出的各種條件,再通過行賄等手段進行刪帖,借機牟取巨額非法利益。
四是互聯網主管機關個別干部監守自盜。有的干部在物質誘惑面前迷失方向,內外勾結,參與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非法活動,造成惡劣影響,為隊伍建設敲響了警鐘。
兩大方向:管理部門對內對外齊出重拳
本次專項整治工作分內、外兩個層面同時進行:
一是由網信部門牽頭,聯合電信主管、公安、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重點針對新聞網站、商業網站、非法網站、提供公共信息服務的社交網絡賬號及網絡公關公司開展,為期半年;
二是在國家網信辦的領導指揮下,專門針對各級網信部門和網信隊伍開展,為期三個月。
首次提出加強對互聯網管理部門的內部整治,是本次專項治理工作最鮮明的特點。國家網信辦副主任彭波表示:“我們決不護犢,決不護短,決不心慈手軟,發現問題一查到底,任何人都沒有“豁免權”,查到誰就是誰”。
六項公眾舉報重點助力專項治理
本次專項整治堅持“開門辦整治”。通過完善舉報機制,規范舉報受理流程,明確處理時限,對群眾提供的舉報線索跟蹤查辦,及時反饋結果,同時堅決打擊跑風漏氣、以案謀私及針對舉報人的蓄意報復行為,從機制上消除舉報人的后顧之憂,使舉報人“方便舉報、敢于舉報、樂于舉報,增強舉報信心”。
完善后的舉報機制將為社會公眾提供六項舉報重點:
一是互聯網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與網站、公關公司或個人勾結串通,實施網絡敲詐、有償刪帖的行為;
二是網站發布或集納負面信息,直接或者通過公關公司以刪帖為條件,索取財物的行為;
三是網站、社交網絡賬號或公關公司以傳播負面信息為要挾,向企業或個人以廣告費、合作費、贊助費等為名,索取財物的行為;
四是網站以合作為名,將地方頻道外包給公司或個人,收取承包費,為網絡敲詐、有償刪帖提供平臺的行為;
五是以網絡維權、監督、揭黑為名,開設非法網站或社交網絡賬號,集納負面信息,通過發帖、刪帖索取財物的行為;
六是冒用各級黨政機關或社會組織名義,以及以“中國”“國家”等為名頭開設虛假新聞網站、行業網站和社交網絡賬號的行為。